接下來這篇就是整個故宮的重頭戲囉-三大殿
從午門沿著中軸線走,經過金水橋和太和門,會先抵達所謂的"外朝"三大殿區,依序為太和殿,中和殿與保和殿。
保和殿後是乾清門,是"外朝"和"內廷"的分界線,乾清門後是"內廷"分別是乾清宮,交泰殿與坤寧宮,後面以坤寧門為出口。
先從金水橋開始吧!
在天安門外的也有一座金水橋,那是外金水橋,而太和門之前的就稱為"內金水橋"惹~因為這條河就是內金水河啦
滿滿的都是人,想起清宮劇大臣們都等在這裡準備上朝,只是這隊伍非常地不整齊~XD
太和門是進入三大殿前的一道門,明代皇帝常在此門舉行"御門聽政",沒辦法,因為太和殿建完不久就被燒毀,所以電視劇常看到一個皇帝寶座設在這個門之前,聽取大臣的奏事,這是真實的故事喔!! 清代則改到乾清門舉行。
太和門在清朝是順治帝舉行定都北京大典的所在,大家都不選擇太和殿,這是因為....之後說,先賣個關子喔!
還有光緒娶老婆前,太和門~~居~然~~燒掉了!!!在當時這可是天大的事呀!!因為清代皇后迎娶,轎子要抬到之前說過的大清門,沿著中軸線從天安門,端門,午門及太和門進入太和殿,這時怎麼辦呢?中國人還是很聰明的,用棚子搭成一個"以假仿真"的太和門,以致於妹有違反了祖制。所以光緒大婚時的太和門真的是搭的,只不過真的非常像而已~
太和門右邊為昭德門,左邊為貞度門,這兩塊匾真的相當龐大~
進入太和門後,太和殿前,左翼是弘義閣,明代公主出嫁得典禮儀式與清代的內務府廣儲司六庫(金銀珠寶錢器,統一於此保存)
右側與弘義閣相對的就是體仁閣,明朝皇帝大婚,太子娶太子妃與皇帝生日賜宴與清朝修明史與擺放歷代列祖列宗御容的地點。
太和殿是故宮最大和最高的宮殿,也稱為"金鑾寶殿",與後面的中和及保和殿共同位於漢白玉堆成的高臺上。
寬度十一開間,深度五間,屋簷是體制最高的重簷廡殿頂,象徵皇權至高無上的概念。
不是說淡季嗎,但太和殿真的有他的吸引力,大家蜂擁而上就是要看一眼皇帝寶座啊~不過這人潮對還是錯呢?也太多~~
在雄偉的太和殿下,還以為自己穿越回古代咧,不過與之相對的就是滿滿的人啊~
近照再一張~
這張挺有氣勢的
太和殿是皇家舉行大典的地方,比方說皇帝的登極大典、大婚禮儀、親征典禮(康熙親征準噶爾),極重要的典禮當然就是要在最重要的宮殿舉行~
另外康熙時為了籠絡故明遺老的人心,於太和殿體仁閣開設科舉之外的博學鴻儒科徵召修明史與編書的人才,順便賞賜食物防止考生餓肚子。
太和殿前有一日晷,功能就是看時間
也有這東西,叫"嘉量",是度量衡的用具,象徵帝王有權統一國家的單位。
太和殿前面的銅龜與銅鶴,是最值得看的文物之一。
龜鶴在動物裡有長壽之意,成語"龜鶴遐齡"代表長壽,象徵江山可持續萬年,但自古沒有不滅的朝代,因此有效的統治才是使王朝長久的方法。
太和殿的中門沒開放,要看寶座只能從旁邊的門看,為了一睹皇帝寶座,每個遊客都擠破了頭。可惜了如果中門開放就可以拍到完整的畫面了~
太和殿的皇帝寶座就是金鑾寶座,有一個很不好記的名字"楠木髹金漆雲龍紋寶座",可知材質為楠木,整個大殿有72個龍柱撐天,照片中6根金色的是外面貼上金箔。據說袁世凱要當皇帝時,特地趕製一張新龍椅,後來紫禁城改建為故宮博物院,決定換回原本的金鑾寶座,找不到寶座了,還好後來又找到了,所以宗啊看到的就是明清兩代皇帝坐的龍椅啦!
太和殿頂中的天井是綠色的,也稱為"藻井",中間雕刻一個巨龍,可惜中門沒開還是~拍~不~到
太和殿的匾額是乾隆帝親筆書寫的四個大字"建極綏猷",意思是天子上應天命建立治國的最高準則,順應天道以中正的治國法則安撫黎民。
對聯則是"帝命式於九圍,茲維艱哉,奈何弗敬;天心佑夫一德,永保言之,厥求厥予"
來一張完整的全景吧
古代高的建築非常容易遭受雷擊,因為那時富蘭克林還沒發明避雷針XD,而太和殿曾經被燒燬四次,分別是明朝永樂、嘉靖、萬曆與清朝康熙年間。
後來皇上們當然是花盡民脂民膏來重建,為了防止再度發生火災,在整座紫禁城四周都安滿了水缸,用來儲水救火,冬天水結冰了怎麼辦?就在缸下面加火防止水結冰~
太和殿終於~~聊~~完~~溜~~,接下來就是前往太和殿後面的中和殿
中和殿跟太和殿比起來,就是小而方,單簷,四角攢尖(類似金字塔形),上面是鎏金圓頂,象徵"天圓地方"。
跟前面的太和殿與後面的保和殿比較起來,中和殿就是一間迷你的小宮殿,在兩座長方形的大殿中,穿插一間正方形的"大殿",這是古代建築藝術設計上的層次感
中和殿一樣擠滿了人(故宮真的是粉多人~0.0),這名字是有講求的,中可以解釋為中間(因為真的介於太和與保和中間),也可理解為儒家中庸的理念(保持中庸,萬事萬物就能適時發展)
中和殿再關門就太扯了~~,與太和殿的十一間相比,中和殿僅僅有三間的寬度。
匾額一樣是乾隆帝書寫的"允執厥中",當皇帝的要不偏不倚,無過與不及,拿捏得恰到好處。
對聯是"時乘六龍以御天,所其無逸;用敷五福而錫極,彰厥有常"
中和殿是皇帝在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的休息室,皇帝在這邊舉行小型宴會。祭祀天地社稷與親耕典禮前,皇帝也會在中和殿檢查用具與祝文
冊立皇后、太后、太皇太后、皇太子,或上太后的徽號時,皇帝也要在中和殿檢視冊文
中和殿後面,就是三大殿最後面的保和殿了~
保和殿面積比太和殿小,但比中和殿大,三大殿剛好是起(太),收(中)和再起(保),剛好是收放得恰到好處!
保和殿寬度九間,進深五間,剛好象徵"九五之尊"。
保和殿的建築格局是重簷歇山頂,屋簷上面垂直下面斜面
保和殿有宮的功能,清朝初年稱為"位育宮"(順治)和"清寧宮"(康熙),曾經是少年順治帝和康熙帝的寢宮。
順治帝第一場大婚典禮在保和殿舉行,可惜皇后後來被廢~~==
保和殿的匾額還是乾隆帝的筆跡,乾隆帝一個人包辦了三大殿,叫做"皇建有極", 君王建立政事要有中道,基本是不偏不倚,取中庸之意。天子來制定建立中正的天下最高準則。有強調皇權之意。
對聯是"祖訓昭垂,我後嗣子孫尚克欽承有永;天心降鑒,惟萬方臣民庶當思容保無疆"
保和殿是科舉考試最後一關---殿試的場所,字寫的工整就考上的機率最大,附上一張狀元試卷,古代人的書法真得很強很強很厲害
保和殿也是有宴會、會議的功能
跟太和殿一樣,中和殿左右兩側有中左門和中右門,保和殿搭配的則是後左門與後右門,後左門和後右門也稱為"平台",明朝皇上們都在此地召見官員,崇禎皇帝曾經在此召見袁崇煥並且處死他,直接導致了明朝最後的滅亡。
終於勒勒等聊完三大殿了,接下來再說說三大宮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