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周二,紫禁城,我~來~也~

宗啊本來打算8號來故宮的,出發前一周,咪國的總統川普(大陸叫他特朗普)剛剛好要到中國北京訪問,跟習大大會面,所以故宮是封館的。

所以就改到7號來故宮了~

北京故宮開放時段:每周一公休

淡季(11~3月):8:30~17:00

旺季(4~10月):8:30~17:30

 

由於故宮8點半開門,這天宗啊7點半前起床就可以了,決定在故宮待一整天~~好好欣賞這座明清時代的皇城。

故宮位於北京內城的中心,當然也位於中軸線上,是明代永樂帝篡位後,為了遷都北京,在三海東側興建這舉世聞名的建築群。

西元1403年開始興建,1420年建成(共597年歷史),建完次年,永樂帝正式遷都北京,開啟了紫禁城的歷史。

紫禁城字面上的意義:紫代表"紫微星"(北極星),是古代天子代表的星座,禁的意思是宮禁,一般人不能隨便亂闖,犯者行刑,城當然就是城堡囉

紫禁城歷經明清兩代共24位皇帝,也就有24位主人。從永樂定都北京後,一直到民國十三年(1924),軍閥馮玉祥將宣統帝逐出皇宮改成故宮博物院前,故宮做為皇家的宮殿達503年之久(1421~1924)。

二十四位主人如下:

明代: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天順帝朱祁鎮(復辟)->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崇禎帝朱由檢

清代:順治帝福臨->康熙帝玄燁->雍正帝胤禛->乾隆帝弘曆->嘉慶帝顒琰->道光帝旻寧->咸豐帝奕詝->同治帝載淳->光緒帝載湉->宣統帝溥儀

從青旅出發到紫禁城,在積水潭站上2號地鐵,在復興門轉搭1號線,到天安門西站下車,半小時就到天安門前了~

一出站就看到早晨的人民大會堂,與第二天看到滴晚上的不一樣~

DSC_1760

天安門廣場一樣人車非常的多,人潮和車潮蓋滿了整個廣場

DSC_1759

故宮的兩側,西側是中山公園,東側是太廟,如果天安門擁擠時,可從這兩側走西、東華門進入紫禁城。

天安門就是1949年毛澤東說"中國人民站起來"的地方,是紫禁城的最外圍,它本來在明代稱為"奉天門"(奉天承運的意思),清代順治帝才改成天安門。在明清時期,這兒是皇帝詔書宣讀的地方,文武百官站在外金水橋南面聽,宣讀完照書送到禮部,再布告天下

天安門外面的橋叫"外金水橋",中間那個大橋也稱為"御路橋",只有皇帝才可以走低,往左右兩邊由尊到卑,分別是王公、高官(三品以上)、一般官員(四品以下)走der~

橋上面有阿兵哥站崗,早一點還有升旗典禮可以看喲!

 

DSC_1756

天安門外面有"華表"的裝飾,上面的石獸稱為"望天犼",有個名字叫"望君歸",提醒君王不要在外遊幸太久,記得要回來處理朝政。

DSC_1757

紫禁城實際上是由護城河~筒子河所環繞的,站在外金水橋上就可以看到筒子河默默的守護著紫禁城。

DSC_1762

中間的御路橋步開放行走,只能從右側的橋進入

DSC_1761

天安門是皇宮的城門,所以門釘是九九八十一顆,普通人不能亂用會出人命啊!!

DSC_1763

走在天安門內,終於算正式進入紫禁城內惹~~開~~心~~~

DSC_1764

天安門後面也有一對華表,名字叫"望君出",目的希望皇帝不要老待在皇宮內淫樂,可以外出體察民情,所以是看向皇宮內,和外面那一對剛剛好互相對應。

DSC_1766

過了天安門,迎面而來的是"端門",這裡主要是存放皇帝的旗幟與儀仗等用具。

DSC_1767

DSC_1768

過了端門,往下一個門"午門"前進,故宮買票要從午門進入。

DSC_1772

午門右側的小房間,就是售票口了,立馬衝去買票。

故宮的票務資訊如下:

每年4月1日-10月31日為旺季,每張門票為人民幣60元-276TWD(不包括珍寶館、鐘錶館)

每年11月1日-來年3月31日為淡季,每張門票為人民幣40元-184TWD(不包括珍寶館、鐘錶館)

珍寶館(即進入寧壽宮區,還包括戲曲館、石鼓館)參觀門票:每張門票為人民幣10元-46TWD

鐘錶館(即進入奉先殿區)參觀門票:每張門票為人民幣10元-46TWD

身高1.2米以下兒童可以隨監護人免票參觀。

DSC_1780

故宮現在憑網路訂票才能進入,如果沒有網路訂票的人就向宗啊一樣要工作人員印出憑證單,依據此憑證單進入午門~

DSC_1781

來故宮當然要租電子導覽器,好好的聽每一宮每一殿的故事,要價20RMB~92TWD

DSC_1784DSC_1783

常常會聽到一句話"推出午門斬首",這句話本身有問題,因為午門不是斬頭的地方,是"午門外的菜市口"才對!

午門有五座城樓,因此又稱"五鳳樓",中間那道門只有皇帝可以永久行走(這是當然的)、皇后大婚時可走一次和殿試一甲的頭三名-狀元、榜眼和探花出來時可走一次。其他的王公大臣只能走旁邊的四個門~

明朝參加御們聽政的官員,每天早晨在這邊等待,想想北京的冬天冷颼颼,大臣要在這邊等上朝~厲害

明清兩朝的獻俘禮也在此舉行,戰勝的軍隊要將俘虜在午門獻給皇帝。

還有明代惡名昭彰的"廷杖"就是在這邊打大臣的屁屁,通常打下去輕者重傷,重者一命嗚呼~~

 

DSC_1775

DSC_1777DSC_1776

午門門孔前三後五,這是因為前面的另兩個門開在左右兩邊~

DSC_1779

過了午門,理論上就是要走太和門進三大殿與三大宮,宗啊先選擇旁邊的武英殿和文華殿來參觀~

arrow
arrow

    宗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